濕疹擦藥總不好?可能是乳癌在敲門!
最近門診遇到好多姊妹緊張問:「醫生啊!我乳頭一直脫皮又癢,擦皮膚科藥膏都沒效…」這種狀況真的要特別注意!台大乳房醫學中心張金堅醫師提醒,單側乳頭濕疹超過兩週沒改善,很可能是「帕奇得氏症」找上門,這是乳癌早期病變的特殊型態。
什麼是帕奇得氏症?跟一般濕疹差在哪?
帕奇得氏症(Paget’s disease)看起來像濕疹,但其實是癌細胞在作怪!這種病症有三大特徵:
- 只出現在單側乳房(普通濕疹通常兩邊都會)
- 乳暈周圍皮膚變厚像橘子皮
- 乳頭凹陷或流出帶血分泌物
更可怕的是,超過9成患者同時有乳房腫瘤!癌細胞會從乳腺管「爬」到乳頭表面,造成類似皮膚炎的症狀。很多人以為是普通過敏,結果拖到乳房摸到硬塊才就醫…
8個乳癌警訊要牢記!洗澡時多摸兩下
除了乳頭異常,這些變化也要注意:
- 乳房出現不會痛的硬塊(尤其月經後還在)
- 皮膚凹陷像酒窩
- 乳頭突然內翻或方向改變
- 乳房大小形狀不對稱
- 腋下摸到淋巴結腫大
- 乳頭流出透明/血色分泌物
- 乳房局部發熱泛紅
- 皮膚像橘子皮起皺褶
建議每月「洗澡時順便檢查」:舉起手臂摸摸看有沒有硬塊,擠壓乳頭看有無分泌物。記得要連腋下到鎖骨都檢查到!
各年齡層檢查攻略大公開
台灣乳癌發生率年年攀升,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天有38位女性確診!不同年齡要這樣把關健康:
年齡層 | 檢查方式 | 頻率 |
---|---|---|
30-39歲 | 乳房超音波 | 有異狀時做 |
40-44歲 | 超音波+乳房攝影 | 每年交替做 |
45-69歲 | 乳房X光攝影 | 政府補助每2年1次 |
特別注意!有家族史要提早到40歲開始檢查,高風險族群建議加做磁振造影(MRI)。
治療方式怎麼選?最新療法一次看懂
萬一確診也別慌張,現在治療方式超多種:
- 乳房保留手術:切除腫瘤+放療,適合早期發現
- 全切重建術:切完當場用自體組織或矽膠重建
- 標靶治療:針對HER2陽性型,副作用較化療少
- 荷爾蒙療法:吃藥控制雌激素,需持續5-10年
醫師強調:「現在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,關鍵在早發現!」如果乳頭濕疹擦藥沒好、乳房有異狀,千萬別害羞快就醫,台大醫院現在有「乳房特別門診」由女醫師看診超貼心~
日常預防6大招
- 少吃燒烤油炸,多補充大豆異黃酮
- 每周運動3次,每次流汗30分鐘
- 母奶餵超過6個月
- 控制BMI在18.5-24之間
- 晚上11點前睡覺
- 穿無鋼圈內衣減少壓迫
最後提醒姊妹們,月經結束後7天是最佳檢查時間,摸起來最準確!把這篇存起來或分享給身邊女性朋友,早發現真的能救命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