🥦營養師不藏私!四步驟打造你的專屬飲食計畫
最近門診最常被問:「能不能直接給我現成菜單?」其實自己設計菜單比你想的更簡單!跟著我做這四件事,保證你變身自家專屬營養師~
🔍第一步:搞懂台灣常見食物分類法
把食物當成樂高積木就對了!六大類食物這樣分:
🍚全榖雜糧類(原五穀根莖類)
- 每日必吃:白飯換成糙米更營養
- 新手誤區:地瓜、南瓜也算這類!
- 份量舉例:早餐店蘿蔔糕2塊=1份
🥩蛋白質家族(原豆魚肉蛋類)
- 聰明選擇:早餐茶葉蛋+午晚餐手掌大肉片
- 台灣特色:豆漿、嫩豆腐超方便
- 要注意:香腸培根算高脂要節制
🥬蔬菜類
- 外食技巧:自助餐夾菜要「半碗以上」
- 冷知識:海帶、菇類都算蔬菜
- 省錢妙招:冷凍蔬菜營養不流失
(其他三類詳細說明略…)
📏第二步:用手掌當量尺超簡單
不用帶秤出門!台灣人常用測量法:
✋蛋白質這樣抓
- 女性:每餐掌心大小(約3指寬)
- 男性:每餐掌心+1/3
- 夜市應用:雞排切半剛好一餐量
🍚澱粉類控制法
- 碗公妙用:平碗=1.5份
- 7-11範例:地瓜中型1條=2份
- 手搖杯陷阱:珍珠半杯=1.5份澱粉
🥦蔬菜量達標技巧
- 涮涮鍋攻略:菜盤全煮+加點青江菜
- 早餐店隱藏版:玉米蛋餅要算半份蔬菜
🛒第三步:看懂營養標示的台灣眉角
超商食品這樣挑:
🔎標示必看三大重點
- 份數陷阱:整包吃完要乘上幾份
- 鈉含量:超過800mg要注意
- 糖分藏哪裡:蔗糖、果糖都是糖
🏪台灣常見食品解密
- 國民飲料:薏仁漿含糖量比奶茶更高
- 健康陷阱:燕麥餅乾可能比洋芋片油
- 宵夜救星:無糖優格+當季水果最對味
📱第四步:活用台灣在地營養資源
這些免費資源別浪費:
🏥醫療院所服務
- 長庚「癌症飲食課」:化療怎麼吃
- 榮總「三高門診」:降血脂菜單
- 隱藏版福利:社區營養教室免費參加
📚台灣專屬工具
- 國健署「我的餐盤」APP
- 農委會「當季蔬果月曆」
- 菜市場秘技:跟著婆媽挑新鮮漁獲
�客製化技巧
- 輪班族:把三餐拆成五小餐
- 健身族:運動後黃金補蛋白
- 銀髮族:軟質食物改造法
💡營養師的真心話
最近幫科技公司設計便當發現,台灣人最常犯這三個錯:
- 以為不吃油就會瘦(結果便祕找上門)
- 水果當零食吃(血糖飆高高)
- 完全不吃白飯(下午狂吃餅乾)
記得「替換比戒斷更重要」!愛吃滷肉飯?那就:
- 減半飯量 + 多要燙青菜
- 搭配豆腐湯補蛋白
- 下午點心改啃芭樂
🌱營養教育從小扎根
在社區教阿嬤們發現,台灣傳統飲食這些要調整:
- 豬油拌飯→改加堅果碎
- 醃漬醬菜→換成涼拌木耳
- 四神湯→多加彩色蔬菜
現在連菜市場都在推「買菜送食譜」活動,改變正在發生!下次買菜時,不妨跟攤販聊聊怎麼搭配最營養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