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台灣十大癌症殺手!摸到這幾種腫塊可能是淋巴癌警報

淋巴癌蟬聯十大死因!這些身體變化要當心

根據最新癌症統計,淋巴癌持續霸佔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九名。這種「全身性癌症」最可怕的是初期症狀跟感冒很像,很多人都是摸到腫塊才驚覺不對勁…


▍淋巴系統的隱形危機

我們全身佈滿超過600個淋巴結,像守衛一樣過濾病毒細菌。但當這些免疫士兵「叛變」時,就可能形成惡性淋巴瘤。特別要注意這些高風險部位:

  • 頸部:最常出現無痛腫塊
  • 腋下:腫塊超過2公分要小心
  • 鼠蹊部:合併發燒要立即檢查
  • 腹腔:可能伴隨腹脹、消化不良

▍台灣常見兩大淋巴癌類型

  1.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(90%病例)

    • 好發50歲以上男性
    • 腫塊生長快速,可能伴隨夜間盜汗
    • 五年存活率早期達70%
  2. 何杰金氏淋巴癌

    • 年輕族群較多
    • 特徵性「酒精性疼痛」現象
    • 治癒率突破90%

▍危險腫塊5特徵

  1. 不會痛的比會痛的更危險
  2. 持續變大超過2週
  3. 直徑超過1.5公分
  4. 摸起來硬硬的像橡皮
  5. 合併體重莫名減輕

▍最新治療突破

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指出,近年標靶治療+免疫療法讓早期患者治癒率提升25%。關鍵是把握「3週黃金期」:發現異常腫塊應在3週內完成:

  1. 血液檢查(看發炎指數)
  2. 超音波掃描
  3. 必要時切片檢查

▍高風險族群注意

  • 長期接觸有機溶劑工作者
  •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
  • EB病毒帶原者
  • 家族有血液癌症史

建議每半年觸摸檢查全身淋巴結,洗澡時可用「三指併攏法」輕壓頸部、腋下等部位,發現異常硬塊立即就醫。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