🌱 為什麼「走對強度」比「拚命流汗」更重要?
🚶 快走黃金標準:後頸微濕就好
中醫認為「汗為心之液」,當你走到後頸皮膚微微濕潤的程度最理想。可以用手指輕摸後頸判斷,觸感像清晨露水般濕潤就該保持這個速度。
⏰ 30分鐘科學分配法
- 前5分鐘:用逛街速度暖身,感覺腳底微微發熱
- 中間20分鐘:加快到會輕微喘氣但能說話的速度
- 最後5分鐘:逐漸放慢到散步速度,同時做深呼吸
🚨 這些狀況表示你過度了!
- 運動完反而更疲勞
- 休息30分鐘後心跳仍快
- 隔天出現肌肉痠痛
建議搭配智慧手錶監測,保持心跳在(220-年齡)x0.6的區間值
🧑⚕️ 中醫解析「氣虛型」特徵
符合3項以上要特別注意運動強度:
✅ 容易頭暈目眩
✅ 爬樓梯比同齡人喘
✅ 夏天吹冷氣會手腳冷
✅ 說話有氣無力
✅ 感冒恢復期特別長
🍵 運動後必備補氣茶
準備黃耆5片、枸杞10粒、紅棗2顆(去核),用500cc熱水悶泡15分鐘。快走後小口飲用能幫助收斂元氣,但記得要等汗完全乾後再喝喔!